9月12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石油和化工大会继续进行。上午,举行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来自国家部委、国内外石化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代表近500人参会。多位与会代表在讲话中提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5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王强指出,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140多份合作协议,中欧班列开行超过1万列。截至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已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50亿美元,与39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共建协议,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其中,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动作为,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积极的、有价值的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主旨讲话中介绍,5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走出去”开展合作,特别是到资源能源丰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开拓市场、生产制造等合作,形成了以上游业务为主,覆盖上中下游及贸易等领域的油气、石化、化工全产业链合作格局,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保障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对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肥等资源的需求,促进了中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对外出口,带动了相关产业“走出去”,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中国在全球油气石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初步建成了一批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两年以来,先后组织成立了匈牙利、俄罗斯、伊朗等7个工作委员会;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形成了中美、中俄、中阿、中伊等多本国别研究报告,并部分出版发行;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十一个重点国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努力推进石油化工国际合作产业集群建设和项目落地;建立了中国石油化工国际产能合作研究院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中心;为行业企业促成海外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包等多个项目。
“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几种合作模式中,贸易合作和资源合作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工程技术服务尚处于成长阶段,产能合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未来还要结合我国对外合作中“一带一路”、自贸区和“走出去”这三大战略,关注其他产业和投资所在国的综合效应;要深入分析第三国的竞争力,最大限度避免投资风险;要确定目标市场需求,就近消化,避免产能过剩;要加强全球布局研究,避免引起新的贸易摩擦;要关注软实力的“走出去”,更好的被国际市场认可。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中国,世界各国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合作都将面临更加广泛的前景。”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投资者安全,不断提升合作的信心;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培育石油化工合作新动能,推进投融资模式和金融工具创新,动员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石油和化工的国际合作,推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三是秉承互利理念,充分考虑各国产业链互补性和利益契合点,企业要注重合规经营,履行环保义务和社会责任,构建廉洁营商环境,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寿生提出,全行业还要继续加快推进“四大集群”和“四大基地”的总体战略,即:加快组织资源合作类、产能合作类、节能环保类和生产性服务业类的四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以国内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为首,中东欧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为尾,中东、东南亚和南亚、中亚俄罗斯化工产业集聚区为中间节点,辐射非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四大基地。即:中东石化产能合作基地、东南亚石化产能合作基地、中亚俄罗斯产能合作基地、中东欧产能合作基地。这也是石化联合会2018年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作的重点。
沙特皇家委员会主席阿拉·纳斯夫结合沙特2030年发展愿景,阐述了他对携手“一带一路”建设的期待。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展示了互利共赢的愿景,对两国的制造业、经济、能源安全、出口、产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沙合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一批中沙合资企业已经建立起来,双方在产业链上的合作也惠及两国企业和市场。目前 沙特的产业集群已经逐渐建立起来,未来非常愿意与中国企业一起,协同资源能源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层次发展。
美国化学理事会(AC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杜里
会议特邀美国化学理事会(AC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杜里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化工行业的影响。他认为,公平的贸易环境才是有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的,对此,ACC愿意与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一起,寻找达成一致的空间,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促成公平、健康的贸易环境。会上,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代表联盟与沙特工业集群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还设置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高端访谈环节。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主持访谈,与美国化学理事会(AC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杜里、欧洲化学理事会(CEFIC)总干事 Marco Mensink、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伟、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霍澎涛、上海国烨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明德、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明、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邓敏等人一起,畅谈40年来我国石化企业和跨国化工企业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
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
石化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主持会议,霍尼韦尔特性材料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余锋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在下午举行的“化工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的于胜民介绍了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整体情况:
“2010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提交了 我们到2020年的国家减排行动,提交了,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包括我们分两批在42个城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发展了一系列低碳工业园区、社区、低碳城镇的试点,推进了低碳交通,以及痰捕捉和利用的试点项目。实际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五年,实际上已成为全球应对气球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
国内化工行业减排先锋模范企业进行了经验分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部绿色低碳处副处长王之茵分享了化工行业减排经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我们作为人类,要完全依赖于我们当前生存的地球,那么我们能否善待自然,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代人的生存环境,还将决定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在这个星球上永续发展。习近平主席曾说过,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我们石化行业,作为排放和耗能都比较大的行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四川省记者王映报道
© 2025 CPCIC2025 www.cpcic.org All Rights Reserved.